热闹的除夕被哭包的哭声彻底打断。
有妃嫔别有意味的开口“二皇子可真爱哭,一天也没歇几个时辰,不像长公主,刚生下来就算是被打都不哭。”
“还别说,长公主跟二皇子的性格有些相反。”
“二皇子性格娇,皇后不但要哄二皇子,还要操劳后宫诸多事宜,受累了。”
众人视线看过去。
就见皇后接过嚎叫的二皇子抱在怀里拍着。
可二皇子还是哭哭唧唧。
皇上蹙眉,接过来抱在怀里询问“二皇子这是哭什么?”
哭什么?
鬼知道二皇子哭什么。
皇上看着奶娃娃,眼底有失望划过。
倒不是他嫌弃皇后给他生的皇子。
只是有长公主在前,再看二皇子这奶娃娃本性,他就有些失望。
“皇上,今日除夕,臣妾想着让孩子也热闹热闹好压岁,这才让人抱了前来,这会儿哭闹许是闹觉,不如让嬷嬷抱下去哄睡,也省得坏了您的兴致。”
皇上点头,将二皇子抱给皇后,皇后递给了嬷嬷。
嬷嬷将孩子抱走后。
皇上这才道“二皇子年幼,照顾是要仔细些,若皇后真忙不过来,当以二皇子为紧,至于后宫之事,无关紧要的,多提拔几个人便是。”
“臣妾记下了。”
又看了一会儿。
长公主便起身告辞。
她前脚刚到宫殿。
后脚德公公便亲自送来了新年礼。
长公主打开,是一条手串。
她抬眼看向德公公。
德公公解释“这是四眼菩提手串,其中四眼菩提子36颗,寓意“以小见大”赤红色那颗是顶骨舍利子,皇上命老奴送来,给长公主作除夕礼。”
“替本公主谢父皇。”
“是。”
除夕后第一天皇后请长公主过去。
她事务繁忙。
请长公主过去也只是说了几句话,一起用了午膳,晚膳。
倒是她的哭包弟弟,一整天都在陪她。
上午哭着陪她。
下午哭着陪她。
中途累了睡觉的时候,便让长公主耳根子清静一下。
第二天皇上亲自考核长公主课业。
得到了令他十分满意的结果。
第三天长公主受皇上之意,去给几位夫子送礼。
皇上还特允她独自在外逛逛。
长公主便让人去给其他几位夫子送了礼。
而她则是亲自去给太傅和许夫子送礼。
皇上很敬重太傅。
所以长公主自然要敬他所敬。
得知长公主还要在外逛逛。
太傅便跟她一起出了门。
大街上太傅开口“新年新气象,百姓能笑,说明今年国情不错,去年冬大雪,死了不少人,不知今年状况如何。”
“区区大雪就死人,只能说明百姓太穷。”
“这谁不知,但富更不容易。”
“本公主曾在一本书上见过一句话,要想富,先修路。”
“修路?”
太傅蹙眉。
“路好了,百姓看病,变卖粮食或者营生就更方便,有了钱,冬日下雪不会饿死冷死,就少了很多病亡。”
“如长公主所说,修路倒是个好法子,可国库的银子经不起修路。”
所以萧国不但百姓穷,国库也穷。
长公主摩挲着手里的菩提子没再说话。
太傅又问“对于国库银子之事,长公主有什么看法?”
长公主从百姓身上收回眸光看向太傅反问“太傅,如今国库银子几何,所有进项,所有出项,本公主都不知道,太傅问这话,是不是太急切了?”
太傅:“......”被两岁的弟子嘲讽了怎么办?
太傅面不改色一笑“待过些时日,太傅命人将国库库况的所有册子拿来给长公主看看,看完之后再来讨论讨论。”
长公主也不说他不把自己当孩子,只点了头同意了。
逛到中午太傅跟长公主在酒楼用了膳。
酒楼有怜人卖唱,也有先生说书。
先生一开始说的是花国。
传闻花国有一公主,出生自带花香,花香更令百花盛开。
因为花国祖上便自认是花仙降世,所以这公主出生后,便十分得宠。
如今花国人人都在传。
花国得了花仙降世庇佑,会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。
说出先生说的十分传神,仿佛亲眼见过一样,他眼底泛着光,言语里的羡慕传染了在座很多客人。
说了花国公主。
他又说起蒙原八皇子,这蒙原八皇子五月能坐,八月能站,一岁赛马,两岁便能百步穿杨,三岁能猎大虫......说书先生绘声绘色。
客人崇拜的连连叫好。
“来人。”
长公主轻唤。
“主子。”
“去查查这位说书先生,看他是不是萧国人,若是,严惩。”
“是。”
“长公主为何要严惩说书先生?”
太傅问。
“萧国地大物博不吹捧,吹捧别国倒是精彩十足,此等媚外之人,该惩。”
太傅解释“说书先生的传神绘讲是吃饭的手段。”
“若他依旧如此吹捧他国,那就别吃饭了,直接饿死。”
太傅:“......”下午太傅又与长公主闲逛了一些地方后,便乘坐马车回了皇宫。
太傅回到太傅府时,一脸的疲倦。
许夫子问他“爹怎么累成这样?
您都跟长公主做什么了?”
太傅失笑“爹年迈,与年幼的长公主意见不大和,但长公主又说的十分有道理,爹便觉得有些心累。”
许夫子没忍住跟着笑了。
除夕假后长公主的课业又开始了。
与此同时的几月里皇宫添了一位皇子一位公主。
任婕妤生下三皇子。
丽美人生下四公主。
皇上让人赏赐后都只去看过一次。
而皇后生的二皇子也被赐名萧策。
四位皇嗣,长公主依旧独得圣宠。
长公主两岁半的时候。
太傅带她去见了尚书。
尚书掌管六部,事情繁多。
太傅因为国库一事,跟他交涉了半年,想让他教导长公主,尚书都因繁忙推拒了。
太傅无奈,只得让皇上提一嘴。
尚书这才松口,长公主可随意观看六部记册,但他不会亲自教导。
因为他事务繁忙,实在没有空闲。
很多事情,他但凡慢处理一刻钟,便有可能有损国体。
太傅自然也知道,也没强求,能随意出入六部,尚书已经很给面子了。